亲近大自然的体验
细想来到桂东以后,很少亲近大自然。或许是对桂东的不熟悉,也或者刚好找不到机会往山林走去。因此,在因缘际会之下,能有一个探访自然的好机会,便丝毫不犹豫的同意参与。这才让我有机会认识桂东的南仁山。
出发之前,恰逢连连下雨,稍感担忧下雨,幸运的这天虽不到晴空万里,却也是阳光偶尔探出头,既不会太潮湿也不会太闷热的天气,着时适合这日的上山之行。虽然旅程大半时间都在车上摇摇晃晃,但当真要开始往上爬时,不免还是让一众人有种还未开始就欲想结束的心情。但想归想,抱怨归抱怨,该走的路还是得走。在一眼望去处处之景皆是一片翠绿色时,恍惚有种看惯冰冷高楼大厦,猛然回归生机盎然虫鸣鸟叫的怀抱时,略微地不适,但却又在下一秒喜爱上这浑然天成不经加工的味道。况且,在导览者每走一小段就停下解说的同时,更让我有种自然界处处都是宝的惊奇感。不论是可以拿来加工成扫把刷子的山棕叶,又或是听说吃起来口感像刨冰的台湾野牡丹,都是让人闻言有种收获满满的感觉。甚至在其中一段路上,导览者信手一抓,手上便握着一只斯文豪氏攀蜥,一面握着它的尾巴,一面向我们说明它的名字和特性,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更是它会用装死来躲避敌人的这一项技能。而导览者深怕我们不信,更是想要展露一手给我们看,他的手抚上蜥蜴的身躯,却不是那么容易让蜥蜴乖乖听话,因而连连有些着急对着蜥蜴喊着:“这么多人在看,乖啊,听话些啊。”闻言不经莞尔。果然没过多久,蜥蜴真的翻肚抖腿的装死起来了,这一幕真是让观者歎为观止。更多的更是对于这只蜥蜴的可爱程度,有着更近一步的了解和体悟。
不过后半段脚程加快了不少,甚至也没什么停下解说的部分,因为邻近午时,大家都饥肠辘辘不已,因此导览者提议我们一口气抵达一处石头林立可以充作椅子的地方歇息。然而这样的一鼓作气,真是让不少人快要投降,幸好为了那点吃食的动力,还是成功到达了目的地。不过,因为我在漫长的行车时间中不知不觉已感饥饿,索性就拿起了一个饭团来品嚐,因此在此时,我就仅剩下一个肉粽可以填堵下空洞的胃。后来反倒因为同学吃不下,我又因此再多吃了一个饭团,这下总归满足了。吃是吃饱了,喝却也不能满足。毕竟山林路,唯有山脚处可以方便,喝水都得小心翼翼,抿了一口,若想再抿一口都得考虑一番,这或许真是这趟路程中唯一美中不足的小缺憾呢。
最后当我们看到那面湖,还有湖边树立着的有着四点三公里字样的木制牌子时,心中更是蓦地闪过千万缕思绪般的感动。有种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的感叹,虽然也不过这点路,但对于平时走惯平路的同学们,或许还是有些吃不消啊。凝视着这面湖,感受湖的平静,却发觉湖面上有艘小船,远处甚至有座土地公。这时,耳畔传来导览者的解说,这才恍然了解到昔日来到这座山的人们,兴许是在躲避着些什么,才移居到这里,上了山仍觉不够,更是渡湖到湖的对岸定居。因此,尔后的后代子孙,若是回到这儿,便会乘着小船到对岸的土地庙前上香。而于我们而言,只需爬上这座山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更遑论渡湖到对岸,因此更是对于当年居住在此的人们感到由衷的不容易。
上山难,上山费时长,下山难,下山费时短。颇陡的下坡路,让人不由自主往下,想停还得费力用脚趾顶住,费尽心思保持平且稳的速度,还得注意脚下踩着的土石是否稳健,唯恐踏着松动的区域让脚底打滑摔跤。因此,万万没想到同伴们除了上山怨叹坡陡斜,下山还得怨叹脚底痛,整趟劳心又劳累。但,若忽略那点因不习惯而造成的艰辛,倒是处处稀奇的很,毕竟哪有何时可以一走爬坡又下坡。况且还别忘了抵达山顶望见湖的心满意足,以及回到平地时的成就感,都是难以轻易获得的体验啊。
南仁湖之行,兴许算来第一次在桂东这块土地脚踏实地进入大自然里头。认识了除了家园附近以后的山区,让视野不经更开阔一些,也为自身的思维增加了些对于这方之地更深刻的印象。兴许往后会看到更多地方,碰触到更多不同的生态之景,但,南仁山里的南仁湖会是心底难以扰动的一座清池,让遥远以后的自己回头看来依旧惊艳。
出发之前,恰逢连连下雨,稍感担忧下雨,幸运的这天虽不到晴空万里,却也是阳光偶尔探出头,既不会太潮湿也不会太闷热的天气,着时适合这日的上山之行。虽然旅程大半时间都在车上摇摇晃晃,但当真要开始往上爬时,不免还是让一众人有种还未开始就欲想结束的心情。但想归想,抱怨归抱怨,该走的路还是得走。在一眼望去处处之景皆是一片翠绿色时,恍惚有种看惯冰冷高楼大厦,猛然回归生机盎然虫鸣鸟叫的怀抱时,略微地不适,但却又在下一秒喜爱上这浑然天成不经加工的味道。况且,在导览者每走一小段就停下解说的同时,更让我有种自然界处处都是宝的惊奇感。不论是可以拿来加工成扫把刷子的山棕叶,又或是听说吃起来口感像刨冰的台湾野牡丹,都是让人闻言有种收获满满的感觉。甚至在其中一段路上,导览者信手一抓,手上便握着一只斯文豪氏攀蜥,一面握着它的尾巴,一面向我们说明它的名字和特性,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更是它会用装死来躲避敌人的这一项技能。而导览者深怕我们不信,更是想要展露一手给我们看,他的手抚上蜥蜴的身躯,却不是那么容易让蜥蜴乖乖听话,因而连连有些着急对着蜥蜴喊着:“这么多人在看,乖啊,听话些啊。”闻言不经莞尔。果然没过多久,蜥蜴真的翻肚抖腿的装死起来了,这一幕真是让观者歎为观止。更多的更是对于这只蜥蜴的可爱程度,有着更近一步的了解和体悟。
不过后半段脚程加快了不少,甚至也没什么停下解说的部分,因为邻近午时,大家都饥肠辘辘不已,因此导览者提议我们一口气抵达一处石头林立可以充作椅子的地方歇息。然而这样的一鼓作气,真是让不少人快要投降,幸好为了那点吃食的动力,还是成功到达了目的地。不过,因为我在漫长的行车时间中不知不觉已感饥饿,索性就拿起了一个饭团来品嚐,因此在此时,我就仅剩下一个肉粽可以填堵下空洞的胃。后来反倒因为同学吃不下,我又因此再多吃了一个饭团,这下总归满足了。吃是吃饱了,喝却也不能满足。毕竟山林路,唯有山脚处可以方便,喝水都得小心翼翼,抿了一口,若想再抿一口都得考虑一番,这或许真是这趟路程中唯一美中不足的小缺憾呢。
最后当我们看到那面湖,还有湖边树立着的有着四点三公里字样的木制牌子时,心中更是蓦地闪过千万缕思绪般的感动。有种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的感叹,虽然也不过这点路,但对于平时走惯平路的同学们,或许还是有些吃不消啊。凝视着这面湖,感受湖的平静,却发觉湖面上有艘小船,远处甚至有座土地公。这时,耳畔传来导览者的解说,这才恍然了解到昔日来到这座山的人们,兴许是在躲避着些什么,才移居到这里,上了山仍觉不够,更是渡湖到湖的对岸定居。因此,尔后的后代子孙,若是回到这儿,便会乘着小船到对岸的土地庙前上香。而于我们而言,只需爬上这座山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更遑论渡湖到对岸,因此更是对于当年居住在此的人们感到由衷的不容易。
上山难,上山费时长,下山难,下山费时短。颇陡的下坡路,让人不由自主往下,想停还得费力用脚趾顶住,费尽心思保持平且稳的速度,还得注意脚下踩着的土石是否稳健,唯恐踏着松动的区域让脚底打滑摔跤。因此,万万没想到同伴们除了上山怨叹坡陡斜,下山还得怨叹脚底痛,整趟劳心又劳累。但,若忽略那点因不习惯而造成的艰辛,倒是处处稀奇的很,毕竟哪有何时可以一走爬坡又下坡。况且还别忘了抵达山顶望见湖的心满意足,以及回到平地时的成就感,都是难以轻易获得的体验啊。
南仁湖之行,兴许算来第一次在桂东这块土地脚踏实地进入大自然里头。认识了除了家园附近以后的山区,让视野不经更开阔一些,也为自身的思维增加了些对于这方之地更深刻的印象。兴许往后会看到更多地方,碰触到更多不同的生态之景,但,南仁山里的南仁湖会是心底难以扰动的一座清池,让遥远以后的自己回头看来依旧惊艳。